陈頴芝老师 (中文科)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
从质疑到升华 —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伦关系
背景
陈頴芝老师於仁爱堂田家炳中学任教中文科,并运用 「知 识建构」教学法三年。於 2009-2010 年度知识建构学生 奬励计 划中,其学生表现杰出而获颁「认真研讨大奖」。 故特邀於 2010-2011 老师会议作经验分享及汇报。
汇报内容
知识建构:讨论「代母生子」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我将「知识建构(KB)」教学法融合於中四的课程中,好让学生能将 KB 的原理应用在小组讨 论上。首先,我引用了一则有关「代母生子」的新闻,引导他们去思考有关家庭伦常的关系。 有些同学认为「代母生子」是双赢,既可帮助不孕的夫妇育有小孩,又减低孕妇因健康问题流 产的机会。同学分成数组,於「知识论坛」上进行讨论。有同学提出质疑,为什麽这则新闻会 在社会上引起这麽大的回响;也有同学提出「代母生子」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什麽的冲 击。网上讨论完毕後,每组同学总结及汇报了他们在网上讨论的内容,并就着所提出的问题作延伸。
虽然他们知道「代母生子」影响了人伦关系,也提及抚养权及女性地位的问题,却仍未能作深 入讨论。但有些不同意「代母生子」的同学提出了一些特别 的观点,例如:他们认为「代母 生子」的费用昂贵,只有富豪才能负担得起,而 有些富豪可能为了争家产而选择「代母生 子」,所生的孩子不过是为他们争取更 多家产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希望他们能思考..生命是 平等丶试管婴儿的好与坏都是人为安排的丶「代母生子」会不会影响了人对生命的看法等等。 本来 KB 课进行得非常顺利,但中四的课程太紧凑,时间极为不足,是次有关「代母生子」的 讨论被迫终止。[/su_spoiler]
透过「知识论坛」,实践知识建构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在学习上运用知识建构(KB),我尝试在中一的班别教导学生运用知识建构 (KB)讨论。我先结合同学之前所学的有关亲情的单元,於课堂上讨论什麽是亲情与孝道,让他 们再於「知识论坛」上进行讨论。学生的论点都较表面。例如:亲情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孝 是中国传统的美德等。为此,我在课堂上派发了一些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及播放了有关亲 情的歌,如「真的爱你」, 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有更具体的印象。我 带出一条问题, 父母对子女及子女对父母的爱有什麽特别之处。这班学生思想活跃,有些说 父母是不求回报地爱护子女,但也说父母对子女好是为了将来老有所依。也有学生举 例说明 父母在人前对子女好是为免招人话柄,但人後则虐待儿。至於子女对父母的爱,有学生认为子 女孝顺父母是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这样,亦学生说父母既然把他生出来,就有责任对他好。
接着,我让学生在各组所拟的问题中,挑选了一道问题:「为什麽孝要存在 呢?」在「知识论 坛」上继续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是认为世界 上不能没有孝,没有了孝,世界 就会大乱。如果现在不孝顺父母,将来你的子女 就会效法你而不孝顺你;而另一派的人就认 为有没有孝都不重要,因为孝不过是 一种美德,而赞同这说法的学生也较多。他们认为孝的 观念是如晶片般植入人的 脑袋,故也不知道为什麽要一定要孝顺父母。另外,也有同学反问 为什麽有些父 母会虐待自己的子女,例如:一个妈妈用针线连着了女儿的嘴,并把她打得遍 体 鳞伤,只因女儿偷食而已。
在中期的时候,我让他们作了两次小组讨论,派发了一些工作纸,要求他们写下於讨论後对亲 情和孝的看法与讨论前有什麽不同,以了解他们对孝的看法有否改变。通过这过程,我感到安 慰有同学开始醒悟原来孝丶家庭与国家是有关系的。因为家不稳又怎能去治国平天下? 有同 学也指出孝是一种回报,因为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不断对我们呵护备至,故作为子女的我们 应好好孝敬他们。他们明白到孝是家庭情感的根本,是一种和谐的循环关系及孝怎样去维系社会的和谐。
接着,我要求学生就着全班的汇报画一个概念图,并提出一些问题。有同学 问既然孝已经推 行了几千年,为什麽社会上的风气仍然这麽差。许多同学都认为 因为现时的家长过份溺爱自 己的子女,令到子女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以至 出现「公主病」丶「王子病」等等,故他 们不懂得怎样去孝顺父母。以前的父母很严格,故小孩坚信父母是为他们着想。[/su_spoiler]
教师反思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对於今年知识建构(KB)的教学,我认为自己仍有许多进步空间。中一的知识建构(KB)课的预 备时间实为不足,我在知识建构(KB)教学过程中大部份时间只放在讨论,而没有详细指导他们 怎样去运用知识论坛上的鹰架丶进行小组讨论的注意事项等等。而在这次有关孝的讨论中, 他们的观念和看法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个人经历和观察所致。但经过多次 的讨论,相信「孝」的观念能留在学生的心中,他日长大後,多一点人生经历,或许他们会有新 的看法,更深的体会。[/su_spoi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