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仪老师 (通识科)
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
上承「个人成长」,下启「今日香港」— 深层次的通识科知识建构
背景
黄宝仪老师於新生命教育协会平安福音中学任教中四通识教育科,并运用「知识建构」教学法三年。於2010-2011年度知识建构学生奬励计划中,其学生表现杰出而获颁「认真研讨奖」。故特将黄宝仪老师於老师会议上的经验分享及汇报整理。
汇报内容
怎样才可以透过「个人成长」的知识建构(KB)讨论,建立讨论及自主学习的气氛?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今年中四的通识课程中,有「个人成长」丶「今日香港」及「现代中国」三大课题。今年我选择了先教授「个人成长」。因为「八十後」及「九十後」是现时香港的城中热话,加上今年我的学生对知识论坛(KF)并不太了解,所以我设计课程的重点是先从学生切身的问题开始,从而建立学生於课堂上讨论及自主学习的气氛。第一次的知识论坛(KF) 讨论,我选取了以下的题目开展讨论:「青少年既有明确的目标,为何政府不接纳他们的意见?青少年又可以从什麽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讨论过程中, 他们探究香港青少年的特质与他们对政治参与的态度。由於这是一个切身的问题,所以学生的讨论都较投入,且是深入的讨论。例如∶4A班的同学发表许多意见,如青少年怎样参与政治,政府是否接纳他们的意见等。接着,有同学提到政府听取青少年的意见但不一定接纳,因为青少年不过是香港所有群组中的其中一个。我所说的「深入讨论」不但是指在知识论坛(KF)上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三大课题间的联系。
所以,三月的时候,我上承「个人成长」的讨论,下启「今日香港」。通过「个人成长」的知识建构(KB)讨论,我搜寻了一些学生有兴趣并可塑性较高的议题,让他们继续在「今日香港」探讨香港人政治参与的情况,继而指导他们深化讨论。例如∶为什麽青少年喜欢使用激烈的手法去参与政治?「今日香港」的讨论较「个人成长」更激烈。因为学生能参考教科书和我所派发的参考资料,加上「今日香港」的讨论是「个人成长」的延伸,故他们的讨论也渐趋深入。例如∶在「个人成长」的讨论中,有同学提到政府不是万能,她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而在「今日香港」中,他们继续就着相关的议题提出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功能组别的问题和政府的发展方针与市民的需求不同等等。从「个人成长」到「今日香港」,我看到学生的讨论层次不断在提升。[/su_spoiler]
检讨知识建构三大课题间的联系,启发深化讨论,进行知识论坛结合课程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在「个人成长」的讨论中,学生的讨论只集中在「青少年激烈或不激烈地发表意见」,缺乏了探究深层次的问题。但到了「今日香港」的时候,他们结合了课堂的知识而能对议题作抽丝剥茧的分析。我认为老师运用知识论坛(KF)教学,不但只是提出一条问题让学生作讨论,而是通过讨论教导学生怎样去深化讨论。因为我们的学生的知识层面仍很窄,我们不能期盼他们会主动去搜寻资料或将所得到资料分析透彻。这就是我决定今年的知识论坛(KF)都以政治为主题的原因之一。我希望能将知识论坛(KF)结合课程的需要,同时,让学生知道原来三大课题的讨论都有关联。另外,我在知识论坛(KF)开了一个新的讨论视窗作总结及反思。我在他们所有的笔记中选了一串呈阶梯形的笔记,然後要求学生写出笔记的讨论主题丶选出最出色的笔记,讨论该笔记值得深化讨论的地方,需要改善的地方,以提升他们的笔记的素质。[/su_spoiler]
透过课程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在紧接的五月,我将会教授「现代中国」,其课程与「今日香港」相似,但教学的重点将会环绕中国的政治。我希望通过这课题能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另外,在「现代中国」这一课题上,我希望利用课堂反思工作纸提升学生在自评及互评上的能力。在此我感谢冼玉珍老师给予我的支持,让我使用其学生的良好笔记作参考资料。[/su_spoiler]
知识建构教学法:学生老师可以有什麽得益?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通过知识建构(KB)教学法,我发现学生和老师都有不少的得益。
第一,学生在归纳上的能力日臻完善。去年,我没有要求学生作归纳,今年我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作归纳。通过归纳同学的论点,来提升学生笔记的层次(RISE ABOVE)。虽然知识论坛(KF)是一个可以保留所有同学笔记的讨论平台,但笔记太多会削弱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动力。故归纳同学的笔记不但能有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上全班讨论的步伐,亦能令学生的讨论更深入。
第二,学生尝试回应其他同学的笔记,使笔记有丰富的论点。在第一次的网上讨论(个人成长)时,他们一如既往没有在别人的笔记上建立笔记,许多同学只是在自说自话而已。到了「今日香港」的讨论时,他们建立笔记的情况得以改善,有不少的笔记都呈现「阶梯形」。[/su_spoi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