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評估

如何評估知識建構的學習過程與成果?

老師評估到學生自評和互評

Page Outline

量性評估

  1. 運用 ATK 分析評估工具
    (1) ATK 的統計結果
    (2) 如何使用 ATK 評估工具?
  2. 運用 Applet 評估工具
    (1) Applet 評估工具
    (2) 如何解讀量性評估的結果?

質性評估

  1. 同儕互評
  2. 學生自評
    (1) 學習日誌
    (2) 總結性筆記或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
 

促進學習的評估

學生進行知識建構時,需要不斷地反思他們的學習過程,檢討目前到達的學習階段,並以目前的知識和概念為基礎,建立新知識,尋求持續不斷的改進。
老師一方面可以設計功課作業促進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另一方面,老師可以採取一些量性評估及質性評估,以檢視學生的進度,再因應學生的表現,對教學策略作出調適。

02_Pedagogy_Phase4_12
 

量性評估

1. 運用 ATK 分析評估工具

ATK 分析評估工具是一種網上的評估工具,幫助老師統計學生在知識建構論壇上的參與程度。

02_Pedagogy_Phase4_13
02_Pedagogy_Phase4_14
02_Pedagogy_Phase4_15
 
2. 運用 Applet 評估工具

(1) Applet 評估工具02_Pegagogy_Phase4_04

  • Applet 評估工具設在知識建構論壇上
  • 這些工具幫助我們評估個別學生及整個學習群體的表現
  • Applet 評估工具中最常用的是『參與及貢獻』Contribution 和『社群網絡』Social network
  • 而『詞彙增進』Vocabulary Growth 特別適合語文科使用

02_Pedagogy_Phase4_16

(2) 如何解讀量性評估的結果?
可根據兩大指標初步了解一個討論群組的優劣:

  • 筆記的總數: 包括撰寫筆記、回應他人的筆記(build-on)、閱讀他人筆記的總數等。大致而言,數愈高,表示學生的參與度愈高。

02_Pedagogy_Phase4_17

  • 密度指數: 包括撰寫筆記的密度、閱讀筆記的密度及引用其他筆記的密度等。大致而言, 密度愈高,表示學生的參與度愈高。

02_Pedagogy_Phase4_18

 

質性評估

1. 同儕互評

(1) 同儕評估方法能有效地……

  • 提高學生的討論及學習動機
  • 幫助學生思考自己及同儕的學習成果,互相觀摩和學習
  • 幫助學生深入反思整個群體的討論(包括自己的貢獻、其他同學的貢獻及同儕之間的協作和互動),從而了解知識建構的過程。這種後設認知有助同學不斷改進。

(2) 學生分組匯報
每組同學在課堂上滙報, 評論該組討論的質素,評估的指標包括:能否提出新想法或觀 點、是否有足夠而可靠的理據支持、能否正確地利用鷹架、組內是否有協作、對其他人 的想法有否提出適當的問題及作出回應、能否適當地引用其他參考資源或筆記等。最後 提出具體建議,如何改善及深化他們的討論。
02_Pegagogy_Phase4_08

同儕互評筆記 示例
(劉老師 中文科 堅樂中學)

工作紙-甚麼是好討論?
02_Pedagogy_Phase4_19

02_Pedagogy_Phase4_20

2. 學生自評

(1) 學習日誌

  • 學習日誌是學生記錄自己的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的學習經歷及學習成果(包括學習所得的新概念、新啟發)的一系列筆記。
  • 寫學習日誌令學生……
    • 回顧所思所學,鞏固學習和知識
    • 評估自己的學習表現,洞察自己在學習上的能力、強項及有待改善之處
    • 根據過往的學習經歷,更好地規劃將來的學習,計劃具體的改善方案以克服學習上的 困難
    • 更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終身學習者
  • 為協助學生撰寫學習日誌,老師可以提供指引問題、鷹架及評估準則,讓同學明白寫學習日誌的目的及重點

02_Pedagogy_Phase4_21

  • 老師可以用較開放式的問題作為引導,例如
    • 你學習到關於這個主題的甚麼新知識呢?
    • 你揀選的這些筆記/筆記群對你學習這個主題有何重要性?
  • 有時候,可使用兩三道開放式問題,更能夠鼓勵學生自主,讓他們有更大的空間對自己 個人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更具意義
 

(2) 總結性筆記 / 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
學習日誌較著重個人反思,總結性筆記或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 較著重回顧和記錄整個學 習群體的知識建構學習過程。
寫總結性或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時, 學生要……

  • 分析學習群體中各成員的不同意見,找出它們相互關聯的地方
  • 反思學習群體的知識建構過程,包括在不同階段的進展、其中的協作與互動、曾經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想法/概念改變的轉捩點、知識的提昇點及新觀點的冒起等

老師可以……

  • 先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開始反思知識建構的學習過程
  • 與同學討論(溫習)『好筆記』及『好討論』的條件(參看本書第 2 頁「知識建構的原理」)

形式可以是……

  • 每個學生都寫一篇總結性或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
  • 選出數名種子學生,由他們輪流負責撰寫不同階段、不同討論主題的總結性或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
  • 學生根據知識建構的原理進行反思(如: 有否善用資料, 討論的意念是否不斷完善,有否時刻反思等)
  • 可以運用『引用參考筆記』及『工作空間』等功能, 撰寫總結性或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
老師為同學提供寫學習歷程檔案式筆記的指引
02_Pedagogy_Phase4_22

示例:
1. 附參考筆記的總結性筆記:
老師提供以下鷹架, 要求學生撰寫總結性筆記:

起初對課題的認識、 共同討論了、 我的新理解、 我的得著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中文科中二級 )
課題: 孝

02_Pedagogy_Phase4_23

2. 根據知識建構原理的總結筆記
02_Pedagogy_Phase4_24

馬可賓紀念中學 中三級學生 總結筆記
課題: 三國演義

02_Pedagogy_Phase4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