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劉穎思老師 (中文科)

劉穎思老師 (中文科)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網上討論總結分享: 挑戰與突破

Teacher-LauWingSze

背景

劉穎思老師於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任教中文。於十年前開始思考如何融入「知識建構」於教學。於2009-2010及2010-2011年度知識建構學生奬勵計劃中,堅樂中學的學生表現傑出,連續兩年獲「最傑出知識探究團隊大獎」。在「知識建構教師發展網絡計劃」中,劉老師學習到如何把「知識建構」這個概念融入課堂,更進一步利用「知識建構平台」融入課堂。實施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引起興趣、開展討論、深化討論及總結評估。經過實踐後發現不少心得,故特邀她於本計劃 (2010-2011) 第五次教師工作坊分享。內容整理如下︰

第一階段︰引起興趣

[su_spoiler title=”問︰為甚麼我們要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討論?我們希望學生學到甚麼?”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答︰我認為每位老師及每班學生不同的目標,所以會引伸不同的要求。今年,中二級 的教師初次接觸「知識建構平台」,所以中二級的目標是教師的發展。希望在這一年,老師能嘗試使用「知識建構」,而非規定學生一定要學會甚麼高深的理論。這樣可以為同工創造一個無壓力的環境,讓他們認識「知識建構」,為將來他們獨立使用這個平台而「鋪路」。相對而言,中三級的老師在去年已使用了「知識建構平台」,認識了「知識建構」,故今年她銳意發展學生的討論技巧與高階思維能力。很明顯,目標已深化。[/su_spoiler]

[su_spoiler title=”問︰討論甚麼? 有甚麼題目令學生願意討論?”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在這個緊張的中學課程下,討論的內容往往受著課程的牽制,但我認為討論的議 題一定要選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例如︰今年中三級,同工選了「愛情與婚姻」作為議題,因為中三級的學生一般對異性產生好奇,有的甚至希望拍拖呢﹗再者,「愛情與婚姻」是中國文化一個重視的課題。結合了學生的興趣和課程的要求,我們便選了這個作為本年度中三級「網上討論」的議題。
中二級的討論議是「理想」。雖然這個議題由教師擬定,但我們播放「麥兜」影片,希望以輕鬆「得意」的影片帶出議題,提升學生的討論動機。
所以,討論甚麼最重要是考慮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同學消除「這是一份額外的功課」的概念,慢慢接受這個學習方法。[/su_spoiler]

[su_spoiler title=”問︰在第一階段,收集學生有興趣討論的問題十分重要,但收集了問題後,怎辦?”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在引入議題後,老師將會收集了許多學生擬定的問題。我認為選擇那道題目去討論應由學生自主,由全班決定。通常我們會列出8至10道題目,而我堅持以投票的方式選出討論題目。雖然我心目中已選定了一些我們認為好的題目,但我容讓學生去選,尊重他們的結果。例如在中二的學生通常選「理想是什麼?」。雖然我們明這類說定義的討論發揮有限,但在開始時我仍會讓他們討論,因為這正體現了「知識建構」原則的「自主自力」。
[/su_spoiler]

[su_spoiler title=”問︰「知識建構平台」有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 「鷹架」。教師教導同學使用時,有甚麼原則嗎?”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首先,我們同工一致認為「鷹架」能大大幫助學生思考,提升他們的思考層次,所以很希望同學使用。所以開始時,教師們會規定同學使用次用,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要同學能漸漸脫離這限制。
[/su_spoiler]

第二階段︰開展網上討論

[su_spoiler title=”問︰「大黑板」,怎麼辦?”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大黑板」即是說在「討論平台」學生列了一大堆的問題,但全是交「功課式」以應付老師的要求。他們只是把課室的黑板遷移到「討論平台」而已。面對這樣的問題,除了與同工討論外,我會與同工一起在課堂作「知識建構」討論(KB Talk)。我與同工會選印一串討論筆記,要求學生找出這組筆記有甚麼優秀之處及需要改善之處。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不過是必要的。因為此處優秀之處及改善之處正好滲入了「知識建構」原則。大家可能會問︰為甚麼教師不在一開始就告訴他們「十二個原則」呢?因為這些原則都是很抽象的,在未經歷過任何討論時很難理解。相反,他們一邊討論,一邊經歷,一邊學習,更能體會甚麼是一個好的討論。將「知識建構」原則慢慢滲進教學,往往比生吞活剝的效果更佳。
[/su_spoiler]

[su_spoiler title=”問︰「鷹架」的使用有層次嗎?”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中文科常用的鷹架有「我的觀點」、「我的理據」、「我的例子」、「參考資料」、「我的解釋」、「我的問題」、「我的澄清」、「我不明白」、「集合我們的意見」和「我的新看法」。在學生尚沒有投入討論的時候,他們多只會使用「我的觀點」、「我的理據」、「我的例子」、「參考資料」、「我的解釋」。到了後期,他們才開始使用「我的問題」、「我的澄清」、「我不明白」。因為他們現不但只為交功課,而是真的開始投入討論,所以會產生問題及希望澄清。這是一個好現象。再後一點時,他們才會使用「集合我們的意見」和「我的新看法」去嘗試總結提升討論層次。所以,教導如何使用「鷹架」也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呢。
[/su_spoiler]

第三階段︰深化討論

[su_spoiler title=”問︰當討論有了回應,便等於成功嗎?”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雖然學生的討論變得有層次,但如何作深入回應更一個我們要處理的難點。為了提高討論的層次,我們會運用工作紙和他們進行反思,在課堂進行討論(KB Talk)。例如︰在中二的網上討論的工作紙,同工便選了一些學生的個人回應,讓全班一起總結這些討論內容。其實我們正教了他們用「集合我們的意見」這鷹架呢。對低年級同學而言,他們不明白討論是甚麼。所以一些較難用的「鷹架」,我們需要一個一個地教。
另外,我們也印了一「串」討論給學生閱讀。除了要求學生討論此組討論有否進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外,我們會再加一些資料 (如文章、影片),進一步刺激學生們的思考,使他們能作更深入的討論。我知道很多教師也喜歡與同學寫反思。但我建議最快在第二次「知識建構討論」時才開始寫,因為如果每節課堂都寫反思,學生會覺得很沉悶。通過課堂的反思,老師可以知道學生明白與不明白的地方。中二的同學在反思中,總結了理想是甚麼,以及討論的注意事項(其實即是「知識建構」原則)。經過是次的反思,學生的討論素質是有明顯改善。
[/su_spoiler]

[su_spoiler title=”問︰如何選討論?”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 選擇討論應該選一串串而非只選每串討論中最精要的一個。因為若果你只選每串討論中最好的一個,不但老師會覺得混亂,學生也看不明白。再者,「知識建構」是整個討論的過程或概念,一個個環環相扣的。[/su_spoiler]

第四階段︰評估

[su_spoiler title=”問︰你想評估甚麼?”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
答︰中文科教師多想評估學生是否真學會了相關內容,所以我們請學生作一篇相關的文章以作評估。除了評估學生學到的內容外,在「知識建構」的技巧方面,我們可以與學生做了一個總結。在高能力的班別,我們甚至將「知識建構」原則「放」給學生,讓他們分析呢。所以,評估方法千變萬化,只要我們找出評估焦點,再配合不同策略,必可評估學生所學。[/su_spoi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