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慧詩老師 (通識科)
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
共創知識建構的信念
背景
莊慧詩老師於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任教通識科,並運用「知識建構」教學法三年。莊老師積極推動老師運用知識建構教學法。除了協助本校老師外,亦會支援本計劃參與學校的老師,合作設計教案,並給予專業的意見。莊老師在老師會議作經驗分享及匯報。
匯報內容
透過知識建構,建立學習社群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我校主要將「知識建構(KB)」教學法運用於通識教育科上。我發覺知識建構(KB)的原理和通識教育所要求的技巧很相似。在通識教育科,我們經常提倡「探究式的學習」。 當我們運用了知識建構(KB)來教授通識科後,我們發現學生能慢慢地在課堂上建立他們的學習社群。通過這社群,他們能以靠自己的能力群策群力去推進他們的學習經歷,主動建立知識,探討議題。
教學時,我們往往發現學生已知的知識太少,以致課堂上的學習許多時都是老師作主導,以單向方法灌輸知識。即使老師努力設計討論活動,部份同學因缺乏信心及探究興趣,而傾向從課本中找出既定答案來回應。因此,我們嘗試利用「知識建構」學習法來加強同學的探究積極性。[/su_spoiler]
通過討論,加深學生對課題的了解及興趣
[su_spoiler title=”查看全文” style=”fancy” icon=”plus-square-2″]在「知識建構」的筆記點評時間(KB TALK)時,同學會選擇感興趣的題目放在平台上探討。由於題目是同學們皆感值得探討的,故此討論過程互動非常,內容百花齊放。有提出己見的,有回應的,有發問的,有提出權威資料的。在討論中,他們不知不覺間自主地澄清了某些概念和觀點。尤其當一些同學發問,另一些同學積極找一些資料作回應時,知識的建立便出現了。在課後訪談中,不難發現同學在平台上回應是為了得出結論。所以,這類討論的成功之道,並不一定取決於議題具重大爭議性,而是同學希望找到答案的衝勁。通識教育的精神,就在討論中體現出來。
經歴一段時間的討論後,同學會選出一串值得作更深層次探討的筆記,然後組成一個新的學習社群,繼續延伸討論,這使通識教育科的討論有一個持續性。對這群要應付應付三年新高中的同學來說,這些討論是一個很好的磨練。通過他們不斷在平台上進行討論,搜集新的資訊及一些新的意念,我們希望此類訓練能助他們在個人的成長、思考的方法,甚至考試技巧上都有所得益。
「知識建構(KB)」教學法除了是方法,也是一種信念。我們期望同學能學習到的,不只是知識,也是相信自己能創建知識的信念。[/su_spoiler]